:::
  • 1
  • 2
  • 4
  • 3
  • 5
105年度教學創新獎勵教師成果分享
【成果萬花筒】
 為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教師教學發展組於10655日舉辦「教學創新獎勵教師成果分享」座談,邀請105年度教學創新獎得獎教師建築系姚忠達老師對其教學經驗進行交流與討論。

首先,姚忠達老師先說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簡稱IEET)將大學課程的學習分成三個階段:基礎性學科及課程(Cornerstone又稱基石)、核心專業課程(Keystone又稱要石)、整合性課程(Capstone又稱頂石)。姚老師表示基石課程是在大一新生進入專業領域所應學習的基礎課程;要石則是在大二、大三時,學生所應修習的核心專業課程;頂石課程則係讓學生統整與深化大學所學,穩固學習,檢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與從業特質等,作為大學教育最後一哩路。姚忠達老師指出,頂石課程的特色是培養學生將所學應用在工程實務的能力,課程組成中必須包括整合工程設計能力的專題實作,藉此讓學生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及技術,嘗試解決複雜且整合性的問題。

為了奠基學生的專業,姚老師以修習土木系材料力學()的學生作為Keystone專業課程的實施對象,與傳統以計算與考試為學習方式不同,姚老師於課程中採行筆試及實作,並且於課程中融入PBL的學習操作模式,讓學生凝聚學習力、主動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透過學生主動參與與專業知識的建構與協商,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態度。

接著,姚老師以一段新聞影片展示工程事故中的挫屈現象,透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結合課程所學,讓學生觀察以及老師做補充,為理論增添工程技術的實用性;或用一幅鄭板橋畫竹來講解柱的挫屈,為技術增添人文氣息,加深學生的記憶;姚忠達老師同時撥放學生自行製作的小組作業影片,由影片可以發現整個小組都很投入在實作的過程,在嘗試與失敗中學習,並且透過製作影片,凝聚小組的向心力,也讓學生回顧所學,不僅加深學習印象更激勵學生自主研究與學習。

在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部分,姚老師表示筆試的目的在讓學生了解工程師如何對工程安全做量化工作,考核學生對課程理論內容的吸收程度,也為他們未來參加研究所考試、技師高考等資格證照做必要的計算演練;實作訓練則是使學生實際感受課堂所學理論之應用,以及構物的實際行為,訓練土木系學生動手做及面對工程問題所需具備的設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實作時,以學生為學習中心,透過:學生的實作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不善於理論計算的同學另一種動手做的管道以及互評討論了解學生彼此的優缺點,並根據此作為評量學生的產出學習表現,從而達到學生從問題中思考的目標。並且透過專題實作結合PBL學習模式,希望達到帶給學生有感的材料力學學習環境,並讓力學基礎佳、數理能力強的學生發揮所長,而不足者透過實作來深化力學之理解,期待由此縮短專業課程的學用落差現象。而姚老師亦提到讓學生拍實作的微電影不僅讓學生全力以赴投入過程,也讓學生展現各組不同的獨特性以及人文氣息,透過組員自評、同儕互評、講師講評的過程,讓聽說讀寫、批判思辨等思維融入專業基礎上,使學生達到紮實的學習成效。

最後,姚老師自評表示透過學生動手實作及實驗設計過程,幫助學生對力學概念的有感深化,在專題實作的過程,老師給題目後退居二線,剩餘的由各組自行設計,除了讓學生發揮潛在的設計才華外,還可以藉此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發揮團隊精神、展現領導統御能力,雖然有時也會遇上無法預測的實驗結果,但透過老師的講解,可以拓展學生學習課本外的知識,也讓學生起了好奇心,達到自主學習效果,同時強化其專業核心能力,讓學生了解目前所學的專業是未來工程實務所需面對的課題,降低學用落差,讓老師與學生達到雙贏之效。

現場的與會老師除回饋姚老師的用心,亦詢問關於在基石課程沒學好,而在Keystone課程遇到困難的學生是傾向安於現狀或重新學習?姚老師表示在實作後,會要求學生須繳交書面報告,透過作書面報告的過程,強制學生重新讀過去的理論;另一問題為:在同學互評後,老師講評的重點為何?姚老師表示為更正學生錯誤的部分外,還有補充課本範圍外的知識;另外與會老師詢問頂石課程的評分方式?姚老師表示依照各系的指標,通常不會再有筆試,但有為期一學期的大型專題,以Final成果作為評分的標準。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