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105年度教學實務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捕捉動人的浮光掠影
【成果萬花筒】
活動說明:為鼓勵本校專任教師投入創新教學與評量方法、研發教材及教具、執行教學研究,以增進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效益。學習與教學中心於本學期邀請105年度獲得教學實務研究計畫補助之教師,進行研究成果發表與座談,希冀藉由同儕交流,帶動本校翻轉教育的氛圍。

本組於106年9月29日舉辦「教學實務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捕捉動人的浮光掠影」研習座談,邀請管科系牛涵錚老師以及與談人大傳系王慰慈老師對其教學實務研究之成果進行分享與討論。

一開場,牛涵錚老師首先提出個人的研究動機:該如何推動實務課程?如何將課程融入社會與生活?如何帶動學生的熱忱與參與度?面對這些問題,牛老師以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金字塔為參考,這個金字塔將課程規劃依比例呈現,佔據最高90%比例的為「教導他人/即時應用所學知識」、次之有70%比例的為「實習(實作演練)」、最低為5%的「課堂講授」。然而因為台灣教育的特性與習慣,難以將「課堂講授」部分降至5%,所以牛老師表示約莫仍會有50%左右的比例。

而作為研究的課程對象為管科系三年級的選修課「廣告與行銷研究」,因為此課程內容原本就兼具理論與實務導向,十分適合將重心放置在實務層面,避免課程流於沉悶,也能使學生從實做中體會。此外,選擇三年級是因為他們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有更完勝的專業知識,亦不同於已將重心放置於畢業規劃的四年級學生,十分適合分組實務的教學方式。

談於此,牛老師分享一點個人的教學心得:因為淡江大學的開學後加退選制度,學生時常在第一、二週不到課,所以她會直接在第一周進行分組,增加學生的到課率;另外,小組式的課程,最擔心因為期中加退選而支離破碎,首堂課分組的方式也是考驗學生的積極度,這樣的實施方式使得個別學生退選而破壞課程進度的現象大幅減少。

課程部分,牛老師將之分為兩個階段:授課與實務。首先仍以課堂講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基本知識及對課程的了解,同時也是考量亦有外系生及其他年級學生修選此課程,因此基礎知識的講述仍是必要的;而後是導入實務教學,讓學生實際運用所學,以製作一分鐘的非營利組織或公益廣告為目標進行操作,過程中有業師給予教導及建議,讓學生能在操作過程中對業界模式有更多的了解,最後成品也能更加出色。

運用基本相關課程知識的能力,搭配業師豐富的經驗分享及針對性的指正引導,學生最後的作品會在期末的作品成果展發表,讓學生體會廣告與行銷企劃案需要向業主進行簡報介紹才能算完成,同時也是向其他人展現成果、感謝業師教導的一個機會。
在這樣的課程操作中,學生發現理論與實務、理想與現實間的差距,對於能力的應用有更深的了解,也向牛老師回饋:「實際去做,真的沒有想像中來的容易。」甚至許多小組在過程中,難以去割捨任何一個努力出來的片段,卻又礙於作品時限而不得為之,孰捨孰留的抉擇也是一大收穫。

最後,牛老師選取上學期的三個作品進行分享作結,標題分別為:「愛他,不棄養」、「環保從我做起」、「關懷老人」,讓與會老師對於這樣的課程操作成果有更直觀的了解。

與談人大傳系王慰慈老師針對牛老師的教學方式給予肯定及鼓勵,同時也以自身多年的經驗作出回饋,王老師認為選取非營利組織或公益為作品方向十分妥當,能避免一些麻煩,同時讓學生在選取主題、製作過程中能關心社會、貼近生活。

而針對業師的部分,王老師建議可以更針對性地與業師進行合作,使內容更有方向性及效率,而業師參與課程的方式是縱向或橫向則無礙,適合老師的課程即可。

363_8724c2c5.png
435_a2829186.png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