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教學創新獎勵成果分享:從做中學啟發「自我導向學習」的教學經驗分享
【成果萬花筒】
  
一、 演講議程
日期/地點
時間
議程/內容
活動內容
107年3月22日(四)
覺生綜合大樓I501
 
蘭陽校園CL423
(同步視訊)
12:00
|
12:10
10’
報到
領取講座資料
12:10
|
12:50
40’
教學創新獎勵教師成果分享
從做中學啟發「自我導向學習」的教學經驗分享
分享人:
林彥伶 老師
經濟系專任副教授
12:50
|
13:00
10’
Q&A
 
13:00
 
散會
 
二、 主辦單位:學習與教學中心教師發展組
三、 內容簡介:
為了提升教師教學效率,教師發展組於民國107年3月22日辦理《教學創新獎勵教師成果分享》,旨在了解如何提升學生上課的專注度以及如何增進教學互動的方式,講座藉由主講人林彥伶老師分享自身以「做中學」的教學方式的成果為例,期能達到提升與會教師教學成效之目的。
講座一開始,林彥伶老師簡單描述教學創新的發展,並說明常見的新式教學方法: 問題導向式學習、情境式學習,體驗式學習之間的比較。接著,以源自於Maslow的自我實現及Rogers的經驗學習的概念來凸顯「自我導向學習」的重要性,透過自我導向的學習,足以學習到更多,也能持續下去。然而,形成自我導向學習的過程也必須至少準備三個面向:合作學習模式、引導(教學)模式,諮詢模式。為此,林彥伶老師也在勞動經濟學課程中進行了創新教學實驗來啟發自我導向的學習。
 此研究是以「做中學」的體驗學習法來觀察學生的自我導向的程度,也從中能得知學生的學習表現。透過這個研究,希望學生能主動與有責任感地去學習,從中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做中學」透過體驗來結合合作學習、教學引導、提供諮詢以達成自我導向學習的意義,最後檢視學習成效。林彥伶老師說明這個實驗的執行方式,在這堂課中,將117位學生自願參與的學生分為實施體驗學習教學的實驗組及未實施體驗學習法的對照組,而此活動在不同的學年度有不同的教學做法,也得到不同的結果。在這個研究中,也藉由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量表來做為評估學生背景的調查。
 在這堂講座裡,林彥伶老師不斷強調「做中學」的概念,也在她的創新教學裡,設計了五大主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操作,藉由拿掉理論性的內容來讓學生融入體驗式學習,例如: 基本工資、薪資分配與不均度。透過操作這些議題,讓學生更加了解勞動市場,因為這些是將來畢業後就會面臨的問題。
在進行此研究後,也向與會老師說明了評估的成果。有實施體驗式學習法相對於未實施的班級有較高的自我導向學習的傾向,甚至保有積極態度去學習。
 林彥伶老師也說明了創新教學在其課程上的應用,同時分享創新教學的感想,從這個研究中獲得寶貴的回饋以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施創新教學法的過程,因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極高的意願來參與此活動,也並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了解活動的意義。對此,彥伶老師也針對這部分說明自身的成就感,從課堂上能看見學生對課程的投入或是學生專注思考的神情,都是對自己在教學上很重要的肯定。
 最後,與會老師提出問題交流在課程實施時如何面對學生不願配合的情形?彥伶老師也分享她自身的作法。
 講座結束前,由李君組長做總結,並希望彥伶老師開放課程讓教師能有機會到課堂上進行觀課交流,透過創新教學法,能讓其他老師也有更多教學上的啟發。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