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105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教學心得分享
【薪火永流傳】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賴玲玲

這次能獲得特優教師的殊榮,要非常感謝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的老師們給我機會參與評選,並且得到這樣美好的結果。在十多年的教學經歷中,我教學的班級有不同類型,也因此嘗試過不少教學方法,在此我願意分享我的教學經驗,希望能有些許助益。

一直以來很我很喜歡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所著【與成功有約】當中所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裡所說的七個習慣,不僅落實在個人生活裡,也展現在我的教學工作上,幫助我用對的心態,聚焦所需要完成的事,並且有效果的達成目標。對於教學來說,最重要的主體就是學生,也就是我需要首先思考要達成效益的群體。以下是最常運用在教學情境裡的三個習慣。

1. 以終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進入課堂之前,常提醒自己,今天的主角不是在台前的我,而是我的學生。今天最重要的學習單元和目標是什麼?在今天課程結束的時候,他們要感受到什麼樣的學習樂趣和氛圍?要學習到什麼單元重點?這是我在鐘聲響起,進入教室前,會提醒自己要專注的幾個問題。「以終為始」這個習慣,讓我記得,為了要達成今天的學習目標,進入教室後要怎麼為今天的教學內容和氣氛定調,並且應該用什麼教學活動和討論穿插著進行在我的課程講授的過程裡,好讓學生能有效吸收該吸收的重點。對於教學活動和討論的設計,我知道台灣學生普遍來說比較害羞拘謹,不太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格外要思考怎麼運用一些策略,讓上課氣氛可以活潑和輕鬆一些,但又是能有秩序的進行討論和分享,促進學生在討論和辯證中學習。

2. 雙贏思維 (Think Win Win)
我喜歡教學,也享受在教學過程中能持續成長的機會。發現新知識,並且用合宜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我覺得十分滿足。「雙贏思維」讓我可以在教學的歷程裡適時更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尤其發現每一年進來的學生都有些許的不同,而且每一屆學生所展現的風貌和樣式越來越多元。雖然我目前在系上大學部授課的年級都是二、三年級學生,但不能預設今年二年級學生心智成熟的程度,專業知識理解和預備好的能力,和去年二年級的學生是一樣的。在「雙贏思維」裡,我學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做法,更新或變換教學模式,目標是讓學生受益;看到學生不論在課程報告、資訊檢索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上的進步和逐漸展現的自信,都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3. 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如前所述,學生的背景和樣式越來越多元,我需要更多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想法,才能用合宜的教學方式帶出所期望的教學成效。「知彼解己」告訴我要理解所欲溝通的對象,例如,我要了解這個班級的學生在想什麼?在這個年級來說,他們特別擔心或者困惑的事是什麼?需要什麼?在這個階段,有什麼課程概念是比較難理解的?有什麼核心能力是不足的?與此同時,我也需要所溝通的對象能理解課程背景和要求,也就是讓學生理解課程設計在整個系所安排的結構裡,目的是什麼?和他們的關係是什麼?對他們現在和未來生活的影響是什麼?在這樣良性的互動裡,學生能理解老師的課程設計,甚至整個系所的設計,是為著學生的好處和利益著想;理解課程設計中的要求,能具體訓練出哪一些工作能力,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因為彼此坦誠的溝通,學生能被鼓勵、激勵,要朝著老師在教學計畫表裡設定的目標前進。課程進展到學期中,我也不斷的提醒自己和學生,要適時的溝通,掌握學生現階段的需要和狀態。從學生的需要來說,也許是全英文授課的課堂裡速度要放慢一點,也許是需要更多生活的實例做進一步解釋,又或許是學生需要有多媒體的資源來輔助理解課堂知識。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也許是需要再次巧妙的提醒這些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關係是什麼,業界需要哪些能力。總之,隨時藉著溝通,提醒自己,學生是主角,老師的目標是協助學生成功。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