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互動教學技巧運用
【成果萬花筒】
 為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成效,本組於107年5月25日舉辦 「教學設計系列研習」座談,邀請教科系李世忠老師對其教學經驗進行交流與討論。

李老師現場示範基本教學技巧上的運用。首先,李老師透過自我介紹活動進行破冰遊戲。先進行分組的步驟,將與會老師分為4大組,每組12人,再從每組12人裡分成3~4人一組。李老師請同一小組的老師互相自我介紹,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優點和毛病。緊接著,進行三題個人搶答的活動,活動方式是針對題目回答問題,若答案是李老師心裡所想的答案即可獲得小禮物。透過題目的搶答過程的互動,讓參與者對題目產生好奇,李老師透過解答題目的過程傳授教學技巧的知識。

接著進行第二個活動,李老師帶領與會老師進行團體討論,討論題目是「在大班級帶團體討論困難的原因」,請老師們先寫下個人答案,再與其他老師們一起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後,李老師隨機抽點其中一組分享。與會老師認為困難的原因包括分組困難、教室設計不利於討論、討論意願不高、先備知識不足、班上秩序控管問題、學生專注力不足…等因素。接著,李老師介紹不同師生討論的流程架構,主要流程是老師提出問題、請學生寫答案、請學生討論、學生代表回答、最後老師回答。討論的步驟越多所花的時間越多、互動性程度越高。李老師提到自己的教學經驗,當上課時間有限時可利用問題導向來引導學生思考,例如:「老師問、老師答」的方式進行。

李老師示範面授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實際例子,說明教育心理學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中的正增強、負增強、削弱、懲罰的四個名詞定義。李老師將抽象名詞用生活的例子來說明,例如用親子關係來做比喻,進一步解釋四個名詞的定義,並請在場老師覆誦名詞的定義。接著,回到師生互動中,請每一大組思考何謂是學生的好表現、壞表現、好的刺激、壞的刺激,並請每組分享。最後,進行一個小活動,李老師指定A組代表好表現、B組代表壞表現、C組代表好的刺激、D組代表壞的刺激。活動進行方式是當李老師出題說「正增強」時,A組和C組要同時舉手,透過互動式的小活動複習名詞定義。
進行另外一個腦力激盪的活動,請老師們想出最多的多元評量的方法,可盡量發揮自己的創意不設限。進一步從中挑選出五個具可行性的多元評量方式,並針對寫出的五個方法排出優先排序,上述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是一種腦力激盪的方式之一。最後,李老師邀請與會老師拿出自己的手機讓夥伴幫忙拍,錄下今天參與研習講座的心得。

最後,李老師勉勵老師們不要因為學生表現好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學生表現不好而沮喪,盡心把教學做好就是當老師的責任。今天透過李老師分享,學習到更多不同的互動教學技巧。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