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好學樂教週_教師社群成果展示暨經驗分享
【成果萬花筒】
學期將近尾聲,師長們一年來致力耕耘的社群活動也已孕育出豐碩的果實。教師教學發展組於107年6月14日舉辦「106學年度教師社群成果展示暨經驗分享」,邀請參與社群的師長一同來分享這過程的點點滴滴以及美好的成果。並且也邀請建築學系黃瑞茂老師分享跨領域合作的社群經驗。

黃老師先以台灣和世界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轉型過程作為引言,提出面對21世紀氣候變遷、科技快速發展與社會轉變等挑戰,大學教育的任務應協助台灣與世界的轉型,大學教授在這樣的潮流之下也需重新思考該如何調整「學與教」。

從80年代開始的國際化、資本主義和資訊爆炸,消費者的消費型態也因網路而有所轉變,到了90年代,消費者開始注重精神層面,注重美感氛圍,也開始提倡綠色永續、創意環保等生活風格,更加講求心靈的豐盛感受,追求的是一種極簡、自在、自由、自然的生活型態。

而設計思考也在這樣的時代潮流轉換之下,開始需要有所調整。黃老師即以蘋果的賈伯斯為例,提到蘋果需要的人才不再只是一個工業設計背景的人,而是都市人類學背景的人。身為一個設計人應該將觀察的眼光從產品轉到生活方式。並且介紹了兩種設計思考的操作模式。若在真實場域的操作步驟,首先是在基地做觀察與訪談,在生活中觀察,並切畫出社區的議題地圖,接著盤查社區資源,瞭解社區網絡與連結,最後實際做出行動與策略,作為一場生活實驗。

黃老師接著分享了自己從2015到2018年在淡江大學的跨領域教學嘗試,可說是一段從經驗出發的知識累積歷程。跨域教學的行動中,是邀請不同科系背景的學生或是邀請不同的教學單位如課程所、資圖系、工學院、企管系一起設計課程或是辦座談、導覽、工作坊。跨域的課程例如:結合環境綠能與藝術主題的海報展,或是實地前往泉州歷史城鎮進駐創作等等,希望藉由不同背景人士的討論交流,激發出不同的思維火花。
最後黃老師也期許大家,能置身在環境氛圍之中,其設計思考的模式也能從逐步由創造、創意、在脈絡中分析批判到最後的理解欣賞。期盼透過交流,啟發社群經營新思維,促成跨域合作,激盪出社群新火花,創造無限可能。

回應人為潘慧玲執行長,她提及過去的經驗作為簡單的回饋,並佩服黃老師的宏觀思維。

本次的教師社群成果展示與黃瑞茂老師的經驗分享,藉由黃老師、潘執行長豐富的經驗成果分享與回應,讓我們學習到設計思考的創新,並且更加瞭解設計思考在跨領域教學行動的實際應用。



cron web_use_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