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4
  • 3
  • 5
相信學生 ─ 陳志瑋老師 / 公共行政學系
【薪火永流傳】

以前我開書單,學生照書單去寫報告;現在我讓學生在一個限制條件下自己去找,你會發現很多學生找的書連自己都沒聽過,但卻是符合我們課程需要的,這就是相信學生的結果,他會給我們更多,這也就是教學相長。

活用問題本位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我認為PBL是一個非常活的教學方式,透過授課經驗逐漸累積,老師是要自己去思考怎麼樣的運用才真正適合自己的課堂。以今天的時代來講,對於知識或資訊的萃取,有太多來源,這時老師可以使用PBL的方式,給學生轉化的機會,讓他們去汲取知識,透過思考去把這些知識整合起來。舉例來說先問學生520之後新政府的閣揆是誰?然後請學生舉十個認為重要的閣員名單為發問點,再附帶一些問題,請他們經過討論後寫出來,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裡面,會比他們自己單純去接收「甚麼是政務官」的學習效果來得好。

帶動學習氣氛
在教學中雖然學生是很重要的主體,但學生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麼角色,所以老師氣氛的帶動就很重要,它有點像是一個那個催化劑,要去思考在整個活動過程裡怎麼跟學生互動,舉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一般人是舉手表決,可是我們用另一種表決方式叫「聲決」,用比大聲的方式將氣氛帶動起來,學生有所謂的兵隨將轉,學生自己就會跟著了。

設計個案或是隨時置入問題
講到PBL我們有兩個介面可以去做,第一個是屬於我們自己去開發設計一個個案,第二個是我們可以隨時根據我們課程學習的需要,在課程中隨時置入許許多多的問題。個案需要隨時的去做一個閱讀、掌握新知,那這個就會牽涉到科系的特性,個案撰寫是相當花時間的,所以我的方式是一個漸進式的替換,依個案的時效性作為汰換的標準,還是必須強調說PBL它一定要去落實到每一個科目的不同所在。在進行PBL的時候,老師需要時時刻刻去思考,到底有沒有甚麼問題可以去拋出來去問學生的,這種問題很容易跟著我們的課程譬如說教科書、時事,或者一些即時的反應,我們可以隨時透過很多的方式得到回應,譬如說點人回答、交給某個小組立刻討論,或請各組討論完之後,競爭式的看誰最先舉手然後上台,或立刻寫成一個小小的小報告,課後交上來,我就是最後做一個評分的方式。

PBL讓學生反應大不同
在運用PBL跟一般傳統教學法裡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學生的反應。一般在了解學習效果的時候會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做反應,第二個叫學習,第三個叫行為,第四個叫成果。在PBL教學法中,我發現上課學生絕對不會打瞌睡,再來就是,你可以看到學生在參與的熱度上,遠遠高於學生只是單純地坐在台下聽講,所以以反應的這個層次來講的話,我會非常高度的肯定。在第二個層次,甚至第三個層次的部分,我所使用的模擬法方式比講授式的效果好,因為學生是透過自己演練的方式,自己去找資料、自己去實地勘查,這樣的學習方式,它一樣是符合PBL的一個精神,只是進行方式不太一樣,但是它在學習效果的呈現上,根據過去學生的反應,跟我自己的觀察,甚至畢業之後學生回來還會記得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確認到說,事實上這在他們的心裡面有埋下種子,甚至可以開花的。
 

cron web_use_log